
本文转自:聊城日报
2025年深秋,我带着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求索之心,奔赴北京参加了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这是一场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与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北京市第八中学与北京小学承办的教育盛会。
论坛以“办强办优: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实践与探索”为主题,精准契合了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诉求。在名校风采展示环节,北京市第八中学与北京小学的实践样本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北京八中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先锋力量,其“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的办学理念令人印象深刻。学校构建“加速式+充实式”超常教育融合培养模式,依托科技实验班、少年科学院等平台,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北京小学的“五养理念”则传递出教育的温度与智慧。“慢养、顺养、牧养、素养、调养”的育人哲学,尊重儿童成长规律,摒弃急功近利的教育心态,通过“生活自理、学习自由、行为自律、健康自强”的“四自”培养,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这种“匠心育人,静待花开”的教育坚守,提醒我在追求教育质量的同时,更要守护好孩子的童年,让教育回归本真。
前沿主题研讨与高端沙龙对话环节,思想的碰撞让我豁然开朗。在“学校现代治理体系的重构”研讨中,多位校长分享了“多元协同”的治理经验。“数智赋能学校管理”主题分享展示了数字化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创新应用,从智慧校园建设到个性化教学推送,科技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也让我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跨界高端报告环节,教育、科技、人文领域顶尖学者的分享,让我跳出教育看教育。一位科技专家关于“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报告,揭示了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要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批判性思维,避免技术对教育的异化。这种“站在教育之外看教育”的视角,拓宽了我的教育视野,让我深刻认识到,基础教育既要扎根学科基础,也要关注时代发展,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核心能力。
论坛期间,专家领导围绕“教育强国建设”提出的建议与思考,传递出国家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视与期待。正如《蓝图之歌》中所写:“未来世界靠科技,解放思想育精英;二零三五整十年,华夏大地定复兴。”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作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此次北京之行,收获的不仅是前沿的教育理念与具有实操性的办学经验,更有对教育初心的再审视与对办学使命的再坚定。回到学校后,我将把此次论坛的收获转化为办学实践的具体行动:优化课程体系,借鉴北京八中的经验,强化科技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构建“五育融合”的课程生态;创新教学模式,推广项目式学习与跨学科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创新性;完善治理体系,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搭建专业成长平台,培育一支兼具教育情怀与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教育之路,任重道远;育人之责,初心如磐。
(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王锐)
众和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